第九章 争论(2 / 2)
他们已经领教过沈铭的狂傲,此刻,只想着怎么挫败他。
“孙玉堂,你怎么向他道歉,即使他能认出这配方是几种配方凑合在一起的,但怎么知道这配方没问题,四种中成药一起吃,不吃死才怪。”
场上有一人认识唐装男子,听到他解释药方,也承认沈铭蒙对了。
但显然不认为配方没问题,看到孙玉堂道歉,提醒他道。
“对,另外,如果配方真的没问题,为什么不能给徐老二吃?”又有一人出言补充。
孙玉堂苦笑着,对第一个问的人说道:“李老哥,你是不是糊涂了,你仔细看一下这四种配方,就知道为何四种药一起吃没问题。”
又看到很多人迷惑不解,才想到场上真正行医治病的只有少数人,更多的只是来抓药的,于是出言解释道。
“医药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除病邪、消除病因,简单的讲是恢复五脏功能的协调,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,中医经常讲阴阳调和就是这个理。”
“那么,当我们把各种药物分析出它的作用和特性以后,也就能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,施予不同的药物。”
“这种药物的特性与作用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称为药性。”
“在我们中医看来药性分为性、味、归经、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方面。”
“大家可能会觉得复杂,不理解,但是说到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气和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味,我相信很多吃过中药或者看过中医的都知道。”
“四气和五味是中医里面最基本、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”
“徐老二的病,恕我无能为力,不能对症下药,但总的可以说是肾阳不足,气血不盈。”
说到这,孙玉堂有点不好意思,但还是继续说道:“这就是我之前没有站出来的原因,因为徐老二的病是顽疾,各种配方药都已经失去了作用,也没有新的配方可以针对。”
“所以我即使分析,也还是无能为力,更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,这一点我不如小兄弟。”
“不好意思,有点扯远了,在四气中针对徐老二的是温、热两性,但以温性最佳,为什么不用热性呢?因为热性最冲,容易过犹不及,而且中医针对一些病症向来采取保守治疗。”
“在五味中也只有甘、涩两味滋阴补阳,所以针对徐老二的病症以温性搭配甘涩两味最为合适不过。”
“另外为什么很多配方不能搭配使用呢,是因为药物气味相冲,会使药效发生变化,甚至产生毒素也未可知。”
“但这四种配方,全属温性,每一种都甘涩同化归于无味,因此合在一起没有问题,而且也针对了徐老二的问题。”
孙玉堂说完顿时口干舌燥,从包里拿出矿泉水,一个劲的往嘴里灌。
他的一番话讲的众人点头连连,都暗赞他好学识。
徐老二更是两眼放光的看着他,希望他能看好自己的病。
但孙玉堂提前察觉了他的目光,于是苦笑道:“徐老二,我刚才也说了,确实没有办法,所以帮不到你。”
他又转向沈铭,一脸正色道:“我刚才讲的都是一些很浅薄的知识,相信小兄弟也知道,所以第一个问题就不请自答了,但第二个问题还请小兄弟指教。”
他也觉得莫名其妙,就拿徐老二的这个药方,自己看了确实没有问题。
而且也是针对徐老二病症的,他吃了对身体也有帮助,为什么没用呢?明明是有帮助才对啊!
当孙玉堂向他道歉时,沈铭就暗暗点头,觉得此人不错。
认识到错误马上道歉,道歉时也坦坦荡荡,不骄不躁。
在听完他对中医的见解以后,更是满意。
此刻听到他问自己,也就不在故弄玄虚。
微笑着说道:“配方没问题但是对病人的病症没有明显的作用,做不到根除,难道这种配方要给病人使用吗?”
“如果只是达到了无害的程度,或者说对病症以外的某方面有帮助,譬如说,起到了保健作用,那病人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?”
“就拿今天的这个药方,这位徐大哥可以吃,吃了以后身体也不见得恶化,甚至还会充盈一些气血,但根本好不了,那么他吃还是不吃呢?”
沈铭一问,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,此时他们才了解,钻入了沈铭布置好的圈套。
沈铭的说的没用是针对病人的根本病症,要是治不好病,那这药又有何用呢?
病人虽然获得了一部分帮助,但是却以花费了巨额资金、病还没好的代价。
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医德的问题,对这点药老深有感触。
他做药材行当几十年,见到过不少医生没有医德,开给病人的药不是剂量轻,就是剂量重。
剂量轻、病人没办法好转,剂量重、又会衍生出其它的病症。
最重要的还有诸如徐老二这样的隐疾,医生给开的药确实有好处,但隐疾没好,又有什么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