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入京了(2 / 2)
“多谢掌柜!”“害,甭客气,小兄弟,先在这儿放心住,秋考好好考!”
宋国秋和走上楼梯,没有看到田掌柜在身后的疑惑深情。
田掌柜摇了摇头,恢复淡定,嘴里小声说道,“这年头,小地方出来个人来京都考试,不容易,不容易啊。”
转了个身,他又稍稍皱起了眉头。“仅仅背过书,怎么去秋考啊。这年头的考试,仅仅背书,是不可了啊,不可啊。”
......
宋国秋和打开房门,走到床榻边坐下,放下包袱,拿起羊皮纸书,认认真真地凝看着。他抬起手,轻轻拭了拭封皮,上面赫然印着三个精细的大字:秋考制。秋考制下排左边,印着一排小字:宗华国七十年己亥年七月离宫苑制。
打开封皮,一面文书工整秀气地排列着。宋国秋和认真地看着羊皮纸书,眼神专注,然后开始缓缓地读了起来。
“秋考制,全名全国学子秋季学宫报考制。始于宗华四年,三年一制。秋考之年,全国学子可各凭各自学堂之保明书前往离宫进行秋考报名,于离宫处得秋考资格后,于九月二日始在各地离宫处进行秋考......
秋考之内容皆取自天下学经,内容不定,详情可参考往期考卷。
秋考大榜将于九月十五日于离宫苑公布,届时学子可凭秋考试条前往离宫领取成绩。
学子可凭成绩往各大学宫进行报名入学......
宗华普办学宫共三十所,官立学宫为十七所,其中京都之大学宫共八所。
......
下附京都学宫名录,以下排名不分前后。
稷下学宫
田陵学宫
楚天学宫
光儒学宫
璋鹤学宫
鸣尧学宫
梓光学宫
四礼学宫
......
”
宋国秋和细细读完,慢慢地合上封皮,默默地在心里回想了两遍,确认熟记完毕后,逐渐陷入了沉思。
“我没有入过学堂念书,也没有保明书,那么我便不能去离宫登记,也就不能参与秋考,那,怎么才能找到师兄们呢?”
“京都学宫有八所之多,我应该怎样才能知道师兄在哪个学宫呢?”
“我只稍稍背过书,但从未接触过掌柜说的学经,秋考的内容我没有见过,到时候又应如何应考呢?”
宋国秋和皱着眉,低头沉思着。突然间,思路被门外一阵小敲门声打断,思绪飘了回来。他起身,走去开门。
门外是那个热情健壮的店小二,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,右手托着一个梨花木盘,里面放置着茶壶茶杯,两道精致小菜和碗筷。
“客官,打扰了,我来给您上点茶水和小菜,快得很!”
店小二乐呵呵说着,手往腰上围裙一擦,拉下肩上的毛巾麻利地擦了擦桌子,放下梨花木盘,含着腰快速小跑出门。
待他将要踏出门口时,店小二又转过头,憨憨地说:
“对了,老板说房费明天起床后去前台交就好啦。客官您好好歇息!”说罢,他关上房门走了出去,留下了一个再度陷入沉思的秋和。
因为他意识到一个更加迫在眉睫的问题。
“嗯.....我的房费....又应该去哪里找呢?”
......
愣了半晌,他好像想起了什么,转过头,瞥见了床榻上的包袱。那是师傅给他留的包袱,上面还歪歪斜斜地写了几个大字。
宋国秋和走到床榻边坐下,拾起师傅的包袱,看了看,低头又想了会儿,然后缓缓地打开系节,把蓝色布包展开。
包袱里整整齐齐的叠放着几个小物事。最上面的是一封信笺,封口粘得很紧,信笺上有一排极为清秀隽永的小字——“雍州大卜学堂保明书。”
宋国秋和看着这排字愣住了。想了想,把它拿起放在一旁。然后看到了信笺下面的那个小物事,那是一枚白银令牌,正面阴刻书写着几个龙飞凤舞的小字——汇丰银号。
令牌下方隐隐约约刻着一个“萧”字,背后还有一些精妙绝伦的花样。
宋国秋和呆呆的看着这枚令牌,翻过来背面,发现有一道黄穗子轻轻系着令牌,穗子的另一方系着的是一个青玉石狮子,小小个的,应该是个镇纸,玲珑剔透,精妙无比。
再拿起来,发现包袱里的东西竟然便没有了。宋国秋和再度陷入沉思。等他回过神来,忽的发现,客栈房间里已经笼罩满夕阳斜影。
他低头看着这几个东西,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揣进怀里,放好其他的东西,打开房门走了出去,又踏出了客栈大门。
客栈外,已然沐浴在黄昏夕阳的一片绵绵暮光里。
门外大街上,人群川流不息,密密纷纷人来人往。饭店小食都开始起摊做饭,温暖饭香弥漫开来散在市坊里,
各路卖艺人旁围着一圈一圈又一圈人高声喝彩着,手艺人在街边大声卖力吆喝着,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在人群里拿着竹蜻蜓跑来跑去;
街道两旁富丽堂皇的巍楼都开始竖起了大夜花灯,华灯初上,流光溢彩,车如流水马如龙,即将进入一天的夜幕。
这是无比真实的烟火气,鲜活,热闹,生龙活虎。
宋国秋和不禁看呆了。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世界,有些陌生,又有些新奇。
他抬头看了看即将落下的太阳,深呼吸了几口气,然后捏着出门前掌柜给他的京都地图,走向了街头的另外一方,慢慢地,也融入了人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