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出征(一)(2 / 2)
从孝公的变法,到昭王的不断消耗六国,如今,到了他成就一番事业了!秦国的子孙,长此以往下去,是一定要成为超越六国的最强大的存在呀!
心潮澎湃的秦庄王当即招来了吕不韦商议。
吕不韦听到大王要让尘华君带兵去函谷关外迎敌的时候,皱了皱眉,道:“大王真的相信这尘华君?
带兵迎敌,就是说要带兵,大王真的放心将秦国的士兵,交到他的手里?”
听到吕不韦提醒的时候,秦庄王沉默了。
当然,他不是因为被吕不韦道破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给吓到了。
而是,因为吕不韦没有同意他的决定,秦庄王觉得有点不高兴:
这有什么好怀疑的?
尘华君是王室之人,是昭王一手培养出来的。
他之所以有如今的风光,还不是当年昭王的支持?
所以他敢背叛秦国吗?
王室之人跟这些各处为政的谋士,或者说四海为家的商人是不同的。
不违……
不要用他商人的那一套来想他们王室之人!
秦庄王沉默了一会儿,便道:“嗯,不违说的对,不过,孤当时想的是,如果尘华君死在了征战的途中,他手中的势力也就可以归我们所用了。”
吕不韦想要反驳:何必这么麻烦?范家不就是一个机会吗?
不过他没有说出来,而是顺着秦庄王的话道:“大王英明,这确实是个好办法。
不过,臣听闻,尘华君实力超常,且府上能人众多,如果此次出征,他带人跟着,我们的人想要尘华君死,恐怕不容易啊。”
……
秦庄王噎住了:
谁说他要派人去杀死尘华君?
不过不对尘华君下手好像也说不过去啊。
要是不违知道自己没想对尘华君出手,肯定会失望的。
只是一会儿,秦庄王便在脑海子想出了一个办法:
“不违,你可还记得孤在赵国的时候,是何身份?”
吕不韦回答道:“记得。”
若是其他的臣子,说不定要对大王曾在赵国为质子的事情,避讳一二,不过吕不韦没有这样的想法。
要知道吕不韦就是在赵国跟秦庄王相交的,两个人一路艰难地逃回了秦国,这些年的羁绊可以说是极其深重了。
所以他为什么要避讳呢?
偶尔说出来,还能让高高在上的君主想起往日的时光,想想这秦国,这朝堂之上,再也没有人比得过他吕不韦对君主的付出了。
他吕不韦完全没有避讳的理由。
而在吕不韦说出了“记得”之后,吕不韦也大概猜出了君主的意图。
只见坐在王位上的君主自嘲地笑了笑,说:“当年,我去到赵国,是因为两国正在交战,需要质子。
一般有了质子留在敌国,质子所在国家的君主,就不会轻举易动。
可是我算什么呢?
我父亲有那么多的儿子,死了一个也就死了。
所以,其实我这个质子是没什么用的。
但是尘华君就两个儿子,把他的两个儿子,留在咸阳,让他带着他的人和军队一起,去到函谷关外迎敌,就算尘华君没有死,他身边的人也会消耗一二不是吗?
如果诸侯退兵,孤便继续把他留在函谷关守着,如果诸侯没有退兵,那就一直让尘华君在函谷关外待着。
过个三年五载,孤的王位坐稳了,培养出了新的势力,咸阳城中,谁还会记得尘华君呢?
不违,你觉得孤的这个主意怎么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