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(2 / 2)
请出等候室后,直走并在左手边第一个道口转弯,进入第三个有着绿色门牌的房间。
秋夕举着答题卡四下看了看,并不在意签文投射到了自己的脸上。
借着那些光芒,她却没看见门在哪,周围还是一片漆黑。
她被第一句指示,就难到了。
还要来一场密室逃脱不成?
秋夕将答题卡当做手电筒,照在周围往前走了一段路。
附近仿佛会吞噬光芒一样,她看不到这间等候室尽头何在。
秋夕尝试在答题卡上寻找那灰色的“咨询”入口,好在它现在虽然换了个颜色,变成了黑色,但位置并没有改变。
在长长的一列“可能遇到的问题”列表里,秋夕翻了半天,终于在一条末尾那一页问题咨询后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讯息。
:“新生须知:为什么明明已经尽力了,却还是走不出等候室?”
这标题下是很长的一片论述,秋夕看了一会,大脑自动刨除她无法理解的内容,将剩下的话总结了一下。
等候室使用了空间压缩技术,分为公众等候室与个人等候室,公众等候室的装修样式是格式化的,用以容纳多个不同文化世界的学员。
而个人等候室里的装潢,是根据学员的方舟装潢以及学员的文化风俗倾向而自动生成,或自行手动设定的。
因为有些世界里,并不设置实体的“门”这样的出口,那里的人或许穿墙而过,或许直接进行短距离空间跳跃。
而另一些需要实体化的门的世界,他们的门也各有不同。
由于种种生理构造以及世界背景差异,有些人会把门开得很矮,有人开在地板上打算钻洞出去,也有人会把出口开在天花板上飞出去。
为了不让新学员产生过多不必要的困惑,学院并没有把新学员的个人等候室设置成公众等候室的大众模样,为的就是防止新学员世界文化未录入库内,与已有的公认文化风俗产生过大的意识冲突,影响学院里的秩序和谐。
至于新学员的世界文化为什么可能没有录入档案,该文提到了“遗落世界”这个名词,但只是简述说,学员平时活动的界域正是这样的世界,而这些世界千差万别,时刻都在诞生与消亡着。
而几乎所有的学员,都来自“遗落世界”,因此可能产生的文化问题很是很多的。
因为某一学员来到诺亚学院后,他的生源地或许就在那之后消亡了,也或许产生了别的变化。
因为时间轴也基本上不尽相同,即使是同一生源地的学员,也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,更别提那个世界的不同地域本身可能带来的影响了。
至于这些没有方舟的新学员怎么出去等候室……倒也简单,自己画一扇门就好了。
当然并非用画笔去画了,也并不是画在答题卡上。
这片答疑解惑的文章仿佛在不怀好意地笑:
你需要闭眼去感受这片空间,然后在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地方,想象那里慢慢地出现了一扇门。
如果成功的话,那么你就能离开等候室了。
如果没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