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流民之谜(1 / 2)
云清老师邀李文前去正德居,日常的询问学业后,才开始了正文。
“可有麻烦事,需要为师帮吗。”云清挽了挽宽阔的广袖,抬头望着李文。
“小事而已,不想惊动了老师,是学生之责。”
“哦,既然阿文长大了,那就放手去做吧,记得有为师顶着呢!”
李文低声应了声,“喏。”转身离开。
回到学堂,本来每日和李文打招呼的铁强也低头翻着书,当做没有看到李文的模样。
倒是史问策朝自己过来和自己说了几句话见钟声响起这才回到座位。
韦居安还是一般的神经病,总是对李文怪笑,李文不搭理他。
这节课是泰庸夫子授课,主讲大学,平日里最是和善,喜欢研习古今名帖杂论。
《大学》的第一篇就是全篇的精华,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大学的宗旨,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,在于更新民风,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,在这青山院本来就是为周朝输送新鲜血液的地方,可惜人就有七情六欲,从青山院出去的学生都没有蠢货,可是就是不知道是祸民的豺狼还是为民为国的国之栋才。
太阳居中,钟声响了三声,大家都去饭堂吃饭,富家公子则去书院周围的酒楼就食。
青山院路上的学子多了起来,大多是往饭堂,也有少数在园中晒太阳的。
不过此刻都被山门口的喧闹吸引,在青山院少有如此喧哗的。
“让我们进去,让我们进去,我们只是想要讨口饭吃。”
“对啊,放我们进去,我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,本来以为来到盛京,郡守会开仓放粮,结果孩子都饿死了,也没有见到一颗粮食。”
“盛荣成郡守无德,家中三年的存粮,烂了都不给我们这些千里而来的难民吃。”
山门口的大爷有些为难,他是可怜这些难民,可是如果放他们进去的话出了事情他就负不了责!
观看的学子议论纷纷,好多学子支持将人放进来,并放言不就是碗饭吗,自己不吃了!
“徐老头,你让护卫们将人放进来吧!我们青山院是为国为民的学院,不缺这些人一口吃食。”
见有人领头,学子中纷纷应同,“对,救民于水火,救民于危难中,这是我们多读书学之意。”
“倘若夫子们怪罪起来,学生们愿意一人承担。”
见这些学子如同打了鸡血一般,仿佛都是圣人怜悯众生之苦,真真就救了万民一般。
李文看着这些衣裳凌乱有老有少的难民,山下皆是盛京最为繁华的地带,平日里那些乞丐就是依靠那些店里不要的东西为生,只要这些人去了,怎么也不至于饿死。
况且青山院离城里至少也有两里路,虽然道路平整,但全是阶梯,如若真的是快要饿死的乞丐怎么会选择这条路。
李文看到有好几个学子走向难民,那些难民正在哭诉撒泼,看起来很正常。
忽然那个刚刚还大声宣扬儒家良善的学子就这么倒了下去,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,血留在山门口白色的石板上,转眼间三个学子就这么没了。
那些难民纷纷掏出巴掌大的刀子,张扬舞爪的朝学子中跑来,嘴中大声咆哮:
“郡守无德,饿死草民一家。”
“郡守无德,纵容恶奴打死我全家。”
“郡守无德,三年陈谷,不放粮。”
几十个难民闹哄哄的,只有‘郡守无德’四个字如轰鸣,轰入青山院的上空。
青山院的护卫也有几十人,不过分布在青山院各地,此刻山门口只有十个护卫。
刚刚还围成一圈的学子,此刻纷纷逃窜,李文看到王昆等兄弟也在,打了个手势几人径直的迎向难民,青山院不能带武器,不过李文等人的武器皆小巧难查,倒不是空手上阵。
邱家城也没有如那些学子般退让,握紧拳头对着难民就一阵打。
这些难民无论是女人还是小孩都有武器,刚开始防不胜防。
不过是一群流寇罢了,李文等人还不放在眼里,一炷香的时间这些难民被李文打的节节后退。
“徐老头,关山门。”
这下就关门打狗,看你往哪跑!
那些流寇见势弱,青壮年还在反抗,不过那些老的小的以及妇人们就不要脸面的撒泼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