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三章(1 / 2)
第122章
白佛教内,“白佛”高高在上的坐在莲花瓣上,面容慈祥。
底下人向他汇报道,“教主,那日我们抓错人了,我们放的人不是谢宁瑶,而是赵督师的小女儿赵秀。真的谢宁瑶叫我们扔进蛇洞了。”
听到这,白佛慈祥的面容不在,阴沉着一张脸,“什么,谢宁瑶死了?都怪你们,让你们抓个人都给你给我抓错,坏了督主的大事,我们都得死。”
手下擦了擦额角的汗,“教主,您太急了些,还未听小的将话说完呢。那谢宁瑶与陆曜被扔进蛇洞,可又侥幸未死,逃出来了。”
白佛的脸色这才好看些,可不一会又变得沉重起来,“陆曜那厮也未死?”
“两人一块逃出来的。”
白佛眼睛微眯,“一群废物,他明明就在你们手心握着,却能让他跑了。”
手下有些委屈,“真不怪我们啊,现在明明是夏天,可谁知道那些蛇崽子们怎么冬眠了。”
白佛声音冷峻,“要不要将你扔进蛇洞里面,看看蛇崽子们是不是冬眠了。”
手下跪倒在地,“教主饶命,您吩咐下一步该如何做,小的这次一定办到。”
白佛沉思片刻,“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尽数报给督主,由他老人家定夺吧。”他不知嫁祸宋如松的那番话可成功传出去没,若是陆曜那伙人已经得到这个消息,他再行动,反而是坏了督主的大事。
几日后,白佛收到了督主的回信。
先按兵不动,静观其变。
……
谢宁远暗中收集宋如松的罪证,这一切都十分顺利,像是有人将证据递在他手边似的,有人帮他,他自然高兴,将手中证据传给了谢蕴。
其实不论宋如松其他聚敛钱财的行径,但是通过发财赌坊与海寇勾结之事便可要他的命。
谢蕴看到手边触目惊心的犯罪证据,按下未表,而是私下里见了沈琦。
想让沈琦去试探一下太后的态度。
沈琦这些天都在宫里陪太后,太后身上的毒虽然清了,可身体却大不如前,沈琦看着眼前的罪证,觉得眼前一片黑,他先是考虑到母后的身体,先前外祖父和大舅舅的事已经让母后伤透了心,如今再来一遭,她可能受得了?
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。若是再放任二舅舅胡来,东南百姓可还有好日子过?
晚间,他替太后梳头时,斟酌良久后问道,“母后有多久未见到二舅舅了?”
太后抓住儿子拿梳子的手,“你二舅舅和三舅舅远离京城为官,母后与他们相处日少,如今也快一年没见了。”
“母后可想念他们?不如将他们召回京城,召见一番可好?”
太后脸上的笑容没了,探究的眼神自儿子面上扫过,沈琦被她看的不自然,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,“母后明鉴,儿臣有事启奏。”
太后静静望着儿子,望着他虽跪着却挺的笔直的腰,她优雅的抬手擦去眼角的浊泪,淡淡道,“可是你二舅舅这些年的罪行?你但说不妨,经历了这一番生死,母后明白从前是母后错了。百般维护又有何用?,我们宋家的根坏掉了,谁也救不了。”
沈琦从怀中掏出一封折子。
太后接过看了后,苦笑出声,“这是首辅让你转呈给哀家的?他有心了,本可直接在朝廷上公开你二舅舅的罪行,让三司去核实这些事,通过你转呈给哀家,倒是卖了哀家一个面子。”
她将奏折递给沈琦,面容是不近人情的冷肃,“转告给首辅,既然证据确凿,便该怎么判就怎么判,不必顾念哀家。”
沈琦起身后,突然弯身抱了一下日渐消瘦的母亲,“母后,儿臣会将您的意思转告给首辅。但儿臣对母后也有一个要求,便是您照顾好自己。万事以自己为重。”
太后轻拍儿子的脊背,“不妨事的,不妨事的。”
她脑海里又想起少时一家五口相处的画面,如今能说说心里话的便只有这个小儿子了,她惆怅道,“因哀家是家中最小的女儿,从小你三个舅舅对我便好,哀家便是太顾念旧情了,才会让他们目无王法,为所欲为。这般想来,倒是母后的纵容害了他们。若是再给哀家一个选择的机会,断不会让宋家人入朝为官,当个享有不尽的荣华富贵又何尝不是幸事一桩。”
她感叹一句,“哀家怎未想到人们对于权利的追逐是无穷无尽的呢?在权利面前,母子之情?兄弟姐妹之情又算的了什么?”
这句话却是不止在说宋家的几个人了。